• 1
  • 2
  • 3
文创文旅康养系统


 

文化创意产业_正确认知


 

文创行业,文化气息浓厚,创意变幻无穷,在印象中应当是一个如同万花筒一般无比绚烂的行业。

 

事实上,近三年以来,文创行业一直处于比较艰难的状态,疫情更加剧了这种状态。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认为“知难行易”,即若果有了“真知”的指导,“则行之决无所难”。

 

据此,我们在应对文创行业的困境之时,是不是先从“认知”的矫正开始?

 

政府监管等一些行业外部因素,短时间内难有变化。文创行业的从业者们,破解困境的关键就在于首先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1.文创消费的主体认知:新中产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主题演讲《新中产、新文化、新消费》中提到,文创产业现在的消费群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中产,能满足到他们的需求才能寻找到行业的未来。

 

中国的新中产,他们经受的教育,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会愿意为某些商品和消费买单的习惯,代表了中国产业文创的变化。

 

“我们现在一个产业实体经济、资本和消费者三者之间重大的错位在哪里?是消费者他的需求远远超过了资本和企业供给侧所能够给他的变化,就是消费者发生的变化比我们愿意提供和认知的差距很大,只要跟得上消费者的这些变化我们就有未来。”

 

2.商业变现角度的认知跨越

 

现在的影视类公司,很多是把电影和剧这样的产品形态作为一个IP的终极状态,影视作品播出或上映之后,IP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其实从IP的链条来分析,它基本上是以文学或者漫画为起源,电影、电视剧或者综艺等长视频类的产品是属于传播的环节,而整个影视后市场,也就是IP的授权领域,则是属于变现的环节,这个部分包括衍生品、线下的娱乐场景、主题公园以及虚拟形象开发等。但这些非常重要的变现领域却往往被行业企业忽视了。

 

所以文创产业的创业者和企业领导者,需要有更加宏观和整体的认知,只有在认知层面实现跨越,才能打开思维的边界。

 

3. 内容输出形态的认知拓宽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新型文化业态语境下短视频的发展之路》。

 

报告以“抖音”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短视频行业的文化发展路径。

 

报告指出,短视频是当下文创产业最核心、最新颖的产业形态之一,不仅是众多文创产业如手工、游戏等的重要传播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创形式。

 

短视频在内容生产、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结构等方面不断进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短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兼具经济效益和重要社会效益的媒介技术手段,对眼下互联网文化产品和进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文创赋能的市场认知

 

目前,我国有10万亿市场规模、20万个社区、1万多家农贸市场、60万个农村。

 

根据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蓝皮书》预测,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66%-67%,未来每年都将有1200万-1400万人口进入城市,每年中国都将形成2万个以上的新社区。

 

人口城市化,必然带动郊区商业发展,这些都是文创行业的用武之地,文化创意赋能社区商业的市场空间是真正的蓝海。

 

从2010年长沙湘园文化创意社区提出“探路”,到2017年天津“堡子里21”文化创意社区开张,从表面看,文创与社区并没有碰撞出商业火花。

 

而实质上,文创园区正在悄悄地从厂区、园区到社区、城区迭代升级。在上海交通通达性好的轨交沿线,大量已落成的文创园区成为今日上海的城市名片。

 

上海玻璃博物馆、中成智谷、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园、复旦软件园、同济创谷、长江软件园、中城长江源等新兴产业聚集地。

 

在这里,几乎分不清是园区还是社区,敞开的大门、完善的生活设施、密布的绿化、可供居民休憩的座椅,加速“厂区——园区——社区——城区”迭代升级。

 

打造融入周边环境的开放式社区,让产业要素集聚的文创园区成为了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型社区空间。

 

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文创园区与社区商业的融合,功不可没。

 

文创赋能社区商业符合顶层设计的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要求,又拥有可见的巨大发展空间,前途光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