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文创文旅康养系统


 

文创地产_发展类型
 

台湾文创发展类型


 

经过文化及艺术设计学者引导、政府扶持、民间资本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推广,文创的概念已植根于台湾民众心中。

 

艺术家、设计师积极投入到文创的创作开发中,广大民众积极消费文创产品,于是各种行业融入文创概念,诞生了许多新型的文创业态。

 

文创产品的触角伸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呈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创模式。

 


 

01 工业遗产文创型

 

台湾拥有许多工业遗产文创园区,台湾六大都市均有以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创园区。

 

这些工业遗产文创园区许多是日据时期的工业厂房,许多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随着城市扩张及产业转型,这些曾经在台湾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工厂,要么搬迁,要么破产重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老旧的工业厂房现在基本处于城市的中心地段,承载着百年来的历史文化记忆。

 

对于这些遗留的废旧工厂,政府并不是一味拆迁,而是寻求二次价值转换,“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的设立就是政府扶持与民间资本合作共赢的典范。

 

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被称为台湾文创产业的“旗舰”,它是台湾第一个文创园区,先打名人牌吸引粉丝,创造产业集群效应,是台湾的文创橱窗和台北最亮的文创星云。

 

在台北所有的文创园区中,它虽不是面积最大,但却是发展最早、营运最为成熟,同时也是人气最旺的一处。园区创新在于:

 

(1)旧建筑讲述历史文化故事

 

华山园区内完整保存着日治时期制酒产业建筑群,兼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构造风格,俨然一座产业建筑艺术博物馆。古旧建筑中不仅浓缩了台湾近代制酒产业的辉煌历史,更是珍藏着台湾百姓的生活往事。

 

(2)艺术走下殿堂聚合文艺高地

 

华山园区的艺文场所,包含户外艺文空间和室内展演空间。户外街巷的展演空间极具亲和力,拉近艺术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容易形成交流互动。全年密集的展览演出、文艺活动形成群聚化效应,带动和吸引了大量学生、游客、行业团体等到来。

 

(3)特色店铺诠释休闲生活方式

 

特色店铺座落在园区大小巷弄里,艺术氛围浓厚。在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的同时,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节庆等活动,提供艺术文化体验,营造出满足人们吃喝玩乐和慢生活的创意聚落。

 

(4)多样市集提升全天候吸引力

 

华山园区的市集种类多样,处处创意,步步风景。周末假日园区门口大草原旁年轻人的创意市集,园区内“台湾味”十足小吃自助餐厅和创意店铺,明星工作室及其衍生的精品店,使华山园区全天候不停歇,白天和夜晚一样充满吸引力。

 

自“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诞生以后,经过政府培育与民间资本的热情参与,台湾文创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较有名的有: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台中文创园区、高雄台铝文创园区、高雄驳二文创园区、台南蓝晒图文创园区等等。

 

02 博物馆文创型

 

博物馆文创在台湾发展很早,最具代表性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其文创之路前后经历50余年。

 

初期,台北故宫主要是以仿制复制为主,就是按照展出文物进行单纯复制,强调仿真,2000年左右,开始进行创意研发,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也是台北故宫进入实际性文创转折点。

 

200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开委托由郭羿承教授创办的artkey艺奇文创为其进行艺术授权规划,并带领台北故宫等品牌参与美國国际授权展。

 

2007年至今,台北故宫博物院授权衍生品年销售总值由4000多万台币增长至约10亿台币。特别是与世界知名设计公司品牌合作,实现了营业额的翻倍。

 

台湾一些知名设计人介入博物馆文创开发,如曾国源先生开发的“神话言”文创品牌,专注于台北故宫的系列文创,重点开发注入台北故宫IP的系列陶瓷茶具文创产品。

 

其他博物馆也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基于自有IP的文创商品。

 

03 餐饮文创型

 

自从文创走进台湾民众的生活,许多餐饮无论在室内外空间装饰还是餐具应用品中都引入了文创的概念,如高雄天水玥佛陀餐厅中,采用的超过10米的巨型佛头及数以千计的佛陀进行装饰,菜单、餐具都将佛陀的禅意空间发挥的淋漓尽致。

 

高雄一座以台湾老火车经过创意改造,反映台湾六七十年代生活的火车头文创餐厅,餐厅内部布置成台湾六七十年代的市井生活场景,结合当时老物件协调地烘托半个世纪前的台湾生活,置身餐厅,仿佛穿越到台湾六七十年代。

 

台湾文创餐饮可谓遍地开花,不同的城市街区、巷子里都有不同类型的文创餐厅,这些文创餐厅均结合“在地化”元素打造,呈现不一样的文化。

 

04 休闲农业文创型

 

基于“在地化”元素打造的休闲农业文创社区是台湾农业文创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是“桃米休闲农业社区”,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后,桃米村原有村落被夷为一片废墟,震后,桃米村居民凝聚共识,在政府、社会、学界、非营利组织与小区居民跨领域的多元合作下,建设的一座“休闲农业文创社区”。

 

2000年成立了主导桃米村建设的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该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先生邀请台湾“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进行生态调查,发现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29种蛙类,桃米就拥有23种;台湾143种蜻蜓类,在桃米就发现49种,台湾418种蝴蝶这里发现161种,于是基于桃米村的青蛙、蜻蜓和蝴蝶相关文创艺术设计逐步展开,这里所有的艺术装置、壁画、雕塑、工艺品均以“在地化”的青蛙、蜻蜓和蝴蝶来打造,于是数百种的“在地化”文创品展现出来,人们来这里参观旅游,体验青蛙王国、蝴蝶王国,这些休闲生态文创给小小的桃米村每年创造了7千万元新台币的营收。

 

当下,我国正在大力支持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贫穷农村提出了“精准扶贫”,台湾地区“桃米生态休闲农业社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大陆地区多数贫穷山村的生态人文资源都要优于桃米村,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文创可以带动广大农村脱贫致富,达到“精准扶贫”之目的。

 

05 自然生态文创型

 

这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资源,不对自然生态进行破坏,仅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形态进行文化介入、创意发挥,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妙自然的生态文创园区。

 

这种文创类型笔者归纳为自然生态文创型,其典型代表是位于台湾台中新社山区的“薰衣草森林”(Lavender Cottage)。

 

创办“薰衣草森林”的是詹慧君与林庭妃两个文艺女生。2001年11月,偶然的机遇让两人聚在一起,她们决定以200万新台币(约合40万人民币)始创“薰衣草森林”于台中新社山区,这是一片原生态的山林,位置极其偏僻,就是在这样一座人迹罕至的森林里,两位女生创造了奇迹,将一片荒野山林打造成文艺气息浓郁、融汇中西方文化与创意的“薰衣草森林”。

 

自2001年创办以来,至2017年旗下已建立八个品牌;服务人员五百余名,业务包括休闲农场、餐饮、食品、精油、民宿、婚宴市场等。

 

这座创始于台湾中部地区以熏衣草香草植栽为名的花园农场休闲景点,已经成为台湾中区最热门的山林休闲文创园区,也连续几年入围台湾百大旅游景点,至2016年总营业额超7亿元新台币。

 

06 观光工厂型文创 

 

另一种新型的“观光工厂”文创形式在台湾地区流行开来,这是一种集工厂生产、休闲旅游、消费体验等融为一体的文创形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高雄市的马玉山食品工业观光工厂。

 

这是一座以谷物为主题的观光工厂,厂内可以清楚观看产品从原料的筛选、填料、裁切、包装等流程,并将生产参观结合文创与艺术、提供民众手磨谷粉体验,让民众在艺术文创的引导下参观工厂,艺术展示区结合3D创意墙绘、谷物创意空间、文创艺术品等多方面展示马玉山食品工业的优质谷物概念,让民众在参观工厂生产过程及手工磨粉体验下,不知不觉对马玉山食品的高品质和优质服务感染,从而愿意为产品的高附加值而买单。

 

马玉山食品工厂还将“全谷惟养、自然养生”的经营理念贯穿到具体文创的方方面面,置身工厂,仿佛进入了现代创意美术馆,随时随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