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母婴产业服务系统


 

懷孕17種高危險情況(下)

 


心臟病

 

醫師表示,孕婦的心臟病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有心臟病的孕婦約佔所有孕婦的1%。根據心臟病的嚴重程度可以分成三大類,輕度、中度、重度心臟病。輕度心臟病,造成的孕產婦死亡率<1%,包含中膈缺損、心臟瓣膜狹窄、校正過的法洛氏四重症等;中度心臟病,造成的孕產婦死亡率5%~15%,包含嚴重的心臟瓣膜疾病、馬凡氏症候群、置換過人工心臟瓣膜等。重度的心臟病,可能造成孕產婦死亡率為25~50%,通常不建議重度心臟病的女性懷孕,如主動脈狹窄、肺高壓、主動脈瘤等,必須定期追蹤與依據醫囑服藥;至於輕度與中度心臟病,除了定期追蹤與服藥外,也建議應先將病情控制穩定再懷孕。

 

早期破水

 

醫師指出,早期破水定義為小於37週的自然破水。發生率約在2~6%。致病機轉不明,目前認為最主要的原因為感染所造成。因子宮腔內有細菌感染,造成子宮收縮以及羊膜破壞而破水,其他可能的致病原因包括:羊水過多、多胞胎、羊膜穿刺等。

 

倘若破水發生時的懷孕週數小於22週,由於胎兒的存活率極低,而且母體繼續懷孕的致病率較高,所以通常會以終止妊娠為原則,但也可依病人意願採保守療法;倘若週數為22週~34週之間,通常需住院治療,並給予抗生素、安胎藥、肺泡成熟針(類固醇)做持續治療。

 

如果已惡化為羊膜絨毛膜炎(症狀包括:母體發燒、母親及胎兒心跳變快、子宮壓痛、子宮持續強力收縮、陰道分泌惡臭物等),原則上建議盡快生產為宜;如果破水週數超過34週,則依胎兒成熟度,可採取保守安胎療法或選擇生產。

 

年齡:高齡產婦及青少女懷孕


高齡產婦的風險眾所周知,包含母體本身及胎兒異常的風險,如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早產、唐氏症等胎兒異常比例,皆顯著上升。高齡產婦定義為「懷孕時已34足歲以上」,建議高齡產婦接受羊膜穿刺或其他較為精準的唐氏症篩檢。

 

青少女懷孕也有較高的風險和疾病發生率,例如妊娠高血壓、早產等。青少女也有較高的比例在懷孕期間接觸到性病、香菸、酒精、甚至毒品等,都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另外,青少女往往由於不能講、不敢講或不知道,而造成她們沒有辦法獲得完整的產檢及良好的產前照顧,大大地增加了許多母胎風險。

 

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來自於遺傳,製造血紅素的基因有缺陷,導致血紅素較少。台灣海洋性貧血的帶因比率高達6%。這類型患者的紅血球比正常人略小,血紅素也會較低。比較嚴重的海洋性貧血可能會有頭暈的症狀;不過輕微的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懷孕初期第一次公費產檢抽血,就會篩檢有無海洋性貧血。如果孕婦患有海洋性貧血,就必須檢測丈夫是否也有帶因。如果兩人皆帶因,胎兒較有可能出現海洋性貧血重症。

 

如果夫妻雙方皆帶因,則必須做血紅素電泳分析檢查,因為胎兒有罹患重度海洋性貧血的可能,甚至可能因嚴重貧血而胎死腹中。

 

另外,缺鐵性貧血則很常見。懷孕後期,為了供應胎盤及胎兒的需求,血量大約需要增加1.5倍,許多孕婦在懷孕後期會出現生理性貧血。生理性貧血對懷孕及生產過程影響並不大,但孕婦若是出現呼吸急促或是心律不整等症狀,則要特別小心。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一個常見且嚴重的問題,發生率大約5%。前一胎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下一胎仍有30%~50%的機率再度發生。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其他疾病也有比較高的發生率,例如:難產、子癇前症、羊水異常、早產、感染症、產後大出血等。更重要的是,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發生胎兒異常的比例是一般孕婦的3倍,也有比較高的比例發生胎死腹中、新生兒黃疸、新生兒低血糖等。

 

生活注意重點

 

如果患有妊娠糖尿病,一般會先以飲食控制為主,配合營養師的膳食計畫及搭配輕至中度的運動,達到懷孕時的體重控制和血糖穩定。但如果已調整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仍無法達到穩定的血糖控制時,例如:空腹血糖≧95 mg/dl或飯後2小時血糖≧120 mg/dl,則仍需考慮使用藥物(如胰島素)的治療。

 

子癇症

 

子癇症是懷孕時才有的癲癇。子癇症並不常見,發生率大約千分之一左右。子癇症發作的時候,會出現全身僵直、全身痙攣、意識喪失、臉色發黑的情況。子癇症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明確,只知道與胎盤分泌的化學物質有關,這些物質引起了腦部的血管病變,造成了腦部血管收縮,大腦因而缺氧,出現視力模糊、癲癇等症狀。

 

一旦發生子癇症之後,盡速生產是唯一的解決方法,無論小孩週數多少、體重多少,都必須立即的生產,才能解除胎盤引發的中樞神經中毒現象。也因此,子癇症是1~2%的新生兒死亡原因。這些發生子癇症的孕婦,生產之後,除了24%的人發展出慢性高血壓之外,大多沒有出現其他長期的神經後遺症,癲癇通常也會在產後24小時之後就消失無蹤。 

 

前一胎早產病史

 

前一胎有早產病史的產婦,下一胎再發生早產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6倍。根據統計,前一胎早產以後,下一胎再發生早產的比率約是15%。有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早產,例如子宮頸接受過手術、生殖道的感染、多胞胎、抽煙、藥物濫用、年齡太輕或體重過輕者等。


目前針對早產高風險的族群,最有效預防早產的方法為進行子宮頸長度的檢查。一般孕婦的子宮頸長度會超過4公分,但子宮頸長度小於2.5公分,則有高度早產的風險。針對子宮頸短合併有前胎早產病史的孕婦,可考慮給予黃體素以及進行子宮頸環紮手術,來達到預防早產的效果。

 

子宮頸手術及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閉鎖不全,通常是指無痛性的子宮頸擴張,導致反覆的第二孕期流產。先天或後天的子宮頸異常,都可能造成子宮頸閉鎖不全,其中又以後天的因素較為常見,例如:分娩期間的子宮頸損傷、機械性的子宮頸擴張術(如流產手術)、手術治療子宮頸上皮病變或早期癌症等。目前常見的做法為:於懷孕14~16週接受傳統的經陰道式子宮頸環紮手術,並合併使用黃體素(自16~36週連續使用),若經陰道式子宮頸環紮手術仍失敗,則會考慮於下一次懷孕時使用較具侵入性的經腹部環紮手術。

 

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指的是胎兒面臨缺氧的狀態。原因有很多,如臍帶脫垂、臍帶壓迫、臍帶繞頸、胎盤早期剝離、子宮破裂或其他可能造成胎兒生命危險的原因,都可能導致胎兒窘迫。胎兒窘迫的時候,會感覺到胎動減少、檢查時胎兒心跳變慢、心跳變異性變差、羊水中出現胎便等。當發生胎兒窘迫時,通常需要立即處理。給孕婦戴氧氣及點滴輸液,以提供更多的胎兒血液灌流,找出原因,並對症下藥。除此之外,也要盡快安排生產。如果此時子宮頸仍未全開,則可能要選擇接受緊急剖腹產。

 

高危險妊娠,需要做更多次產檢嗎?

 

醫師診斷為高危險妊娠患者的孕婦,有可能要做更多次產檢,但不一定,看是哪一種高危險妊娠疾病與嚴重程度而定,有可能要密集產檢,依臨床狀況和醫生建議為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