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健康产业整合系统


 

隱藏期逾25年!

年輕時就要做,老了不怕失智症的方法



 



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巫瑩慧

失智症的病程很長,平均是 5 ∼10 年。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病情沒有顯現前的隱藏期,有可能長達 25 年以上。所以,這幾年的研究,不斷在探討失智症危險因子和預防策略。  

 

2013 年 4 月 18∼20 日在臺北舉行的第28 屆國際失智症研討會中,來自美國、澳洲和法國的3 位專家,分別就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和預防,做了精采的報告。


危險因子大多來自不良的生活習慣

 


來自美國的 Deborah Barnes 博士,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榮民醫學中心的失智症研究專家,她的報告整理分析近 10 年有關失智症危險因子。如果以全球罹病的盛行率做為依據,風險大多來自不良的生活習慣,依次別為低教育程度、抽菸、不愛運動、憂鬱、糖尿病減少失智症危險因子和及早預防享受健康的高齡、中年高血壓和中年肥胖。而且以人口特質的風險評估(PAR)為基礎,發現全球的失智症患者,約一半以上與七大危險因子有關。


另外,年齡一直被全世界公認為失智症頭號致病原因,最新的多項研究更發現在不同年齡層所出現的高血壓、血壓過低、肥胖或體重過輕、憂鬱等現象,都容易導Dr. Deborah Barnes 致失智症上身。


相關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得失智症的風險高出 40% ,尤其是血管型的失智。不過血糖過低,也有風險,一定要就醫,而抽菸則會讓失智症的風險增加 60%。我們會發現不同的運動和活動,也會呈現很不一樣的影響。


改變環境與生活方式降低失智風險


來自澳洲的 Henry Brodaty 是精神科醫師,也是國際失智症協會前任主席,現任職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頭腦健康老化中心等。他的報告回顧近 10 年來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與預防策略,同時分析目前具有實證的研究結果。


除此之外,保護頭部避免受到撞擊或受傷、增加與人群的互動、持之以恆的運動、心智活動和正確的飲食,都是重要的頭腦保健方法。 Brodaty 醫師還特別提到正確的失智症預防觀念包括:


1. 預防必須是多方面同時進行的;

2. 預防只是減少或延緩發生的機會,無法完全避免疾病的發生;

3. 許多預防措施,也可以明顯降低心血管的疾病和血管型失智症。



預防失智要從年輕開始
 


法國的 Sandrine Andrieu 是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專家,著作非常豐富,也參與許多跨國研究計劃。她雖因故臨時無法前來,但團隊中的代理人,詳實的發表了報告。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角度再度證實,年齡是失智症第一號敵人,65 歲以上的人,約 5% 有失智症,85 歲以上則增加到20%。


演講中特別指出,20 歲前盡量接受教育,20∼60 歲時注意飲食、強化運動、認知刺激和人際與社會互動,60∼75 歲除了持之以恆前面的保護措施外,更要注意不讓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上身,才能確保 75 歲以後比較健康的老年。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研究指出,2010 年全球約有 3,600 萬的失智人口,2050 年將以 3 倍的成長達 1 億 1 千 5 百萬,對世界各國在社會和財政的衝擊將是非常鉅大。2011 年的研究顯示,如果能降低 10% 的危險因子,就可減少約 100 萬的失智症個案。降低25%的危險因子,就可減少約300 萬的失智症個案。


延緩失智發病 2 年,可減少 20% 的失智症人口;延緩失智發病 5 年,可減少 50% 的失智症人口。希望透過年輕時多受教育,中壯年時正確的保健和預防,以及降低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讓更多人能享受健康的高齡。


【同場加映】

1、一天電視不要看超過3小時!5個生活習慣預防失智症

2、每周散步2次 減緩記憶力衰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