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健康产业整合系统


 

腸躁症不只腹瀉也可能便祕!

腸躁症關鍵在它,醫傳授3件事調整






「一緊張就腹痛、想跑廁所!」根據統計,台灣的腸躁症盛行率高達17~22%,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更降低工作效率。腸躁症的病因機轉目前還不明確,很多因素都會連帶影響腸道的蠕動及調節功能,其中也包括「情緒、壓力」。

家醫科醫師王健宇就表示,當我們累積過多壓力,就像一個壓力鍋最後會要找出口,而這個出口就是身體的弱點,「你為什麼會有腸躁症?因為你的壓力的爆點在腸胃!」


大腸激躁症(腸躁症)是什麼?


每個人的排便都會有規律性,王健宇醫師說明,醫學上「三天排一次便、一天排三次便」,若沒有造成困擾,排便功能原則上為正常狀態。

但大腸激躁症的患者在面臨特別的場合,如當兵新訓、重要考試、會議之前,排便的規律常常會產生改變,同時伴隨著「便祕、腹瀉」等症狀。

王健宇醫師舉例,臨床上常見到的類型就是以「拉肚子」為表現,當患者面臨壓力時,可能會「每吃完一餐」或「只吃點小點心」就得跑廁所,一天上廁所的頻率高於5次,腸道處在很緊張的狀態,明顯與平時的排便習慣不同。


大腸激躁症(腸躁症)症狀


常見症狀為慢性的腹脹、腹痛(與排便相關),一般認為從診斷的6個月前開始發作,且近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會腹痛一次。同時伴隨「排便頻率、糞便的型態及外觀改變」等症狀。
 

大腸激躁症(腸躁症)類型


王健宇醫師說明,緊張時腸胃蠕動的狀況因人而異,緊張時不蠕動的人就會導致便秘;蠕動較快的人則會腹瀉,而臨床上腹瀉表現的比例較高。

1、便祕型腸躁症
2、腹瀉型腸躁症
3、混合型腸躁症:便祕、腹瀉交替出現


大腸激躁症(腸躁症)與自律神經的關係?


自律神經為無法自主控制,王健宇醫師說,就像我們可以控制要不要講話,但無法控制講話時的緊張程度、呼吸及心跳的速度,而當長期的壓力引發自律神經失調、不平衡時,症狀就容易表現在身體的弱點上。
 

大腸激躁症(腸躁症)如何改善?


王健宇醫師表示,生活中的「健胃整腸」很重要,也就是飲食必須調整,食物種類要慎選。以腹瀉型的腸躁症患者為例,下列飲品建議盡量避免:牛奶、豆漿、米漿、咖啡、奶茶、優酪乳等。「避開飲食中一些地雷,原則上你的病情就不會嚴重到一定需要跑去看醫生。」

然而,如同前面提及,腸躁症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很多時候與「情緒壓力」相關,王健宇醫師表示,繃緊的神經就像繃緊的橡皮筋一般,「繃久了會鬆掉,甚至斷掉」,所以找到合適的紓壓方式很重要。


王健宇醫師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1、動作慢一點

2、說話慢一點

3、不過度要求身邊的人


他提及,很多時候對他人要求過高,反而可能讓自己也得到負面回饋,就很容易讓所有人的壓力都變得很大,找到「關鍵」的壓力源,才能有效地排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