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布、藥膏都有副作用,不當使用小心致腎衰竭
現代人不時有這裡痠、那裡痛的小毛病,雖然不是痛得受不了,但能少困擾一點是一點,於是許多人不是自行購買貼布使用,就是醫師開立貼布或藥膏累藥物時,為了緩解痠痛一次貼好貼滿…要注意!痠痛貼布也是藥物,一樣可能帶來副作用,若皮膚吸收過量的消炎止痛成分,嚴重可導致胃出血等後遺症,國外還發生過疑似致死案例。
近日某位藝人分享一位在醫院上班的學姊的經驗,曾有一位農夫時常有痠痛困擾,但因就醫路途遙遠,不斷要求醫師一次開多張痠痛貼布給他回家貼,醫師拗不過他只好給藥;約兩個月後,該農夫因為凝血功能不良發生大量胃出血就醫,醫師本來以為是因為服用抗凝血藥物,後來才發現是農夫一次使用多張貼布,懷疑因為吸收太多貼布裡的抗凝血成分而導致胃出血。
濫用痠痛貼布恐引發腎衰竭、胃出血,使用2~3天痠痛未緩解需就醫
許多民眾都會怕吃藥傷腎,但藥物的形式並不只有口服的藥丸、藥水而已。民眾常以為治濕疹、痠痛的外用藥膏、貼布很安全而濫用,常有病患2、3天就擦完一個月分量的藥;殊不知含「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成分,例如甲基水楊酸、雙氡芬酸等成分的藥膏藥布,也可能有引起噁心嘔吐、心律不整、胃出血、急性腎衰竭等副作用,且在國內也曾發生過擦過量造成急性腎衰竭、胃出血等病例。
更有甚者,國外曾發生使用過量痠痛貼布致死的案例,該死者是一名運動選手,疑似使用過量的痠痛藥膏,皮膚直接吸收後,身體累積過多甲基水楊酸,未能即時代謝而死亡。
南投醫院衛教資訊指出,貼布成分經皮膚吸收後會由血液循環到全身,可引起全身性反應,若貼太多的話,可能出現不良後遺症。南投醫院藥師曾惠敏表示,痠痛貼布主要可分成中藥和西藥兩類,中藥貼布可能含有甲基水楊酸,具有消炎止痛作用,或是含有辣椒素、薄荷,貼了分別會有熱辣感與清涼感;西藥貼布則通常主要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也用來消炎止痛。
曾惠敏藥師也提醒,若是落枕、肌腱發炎、肌肉拉傷、挫傷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痠痛,當症狀輕微時可使用痠痛貼布來緩解;但若使用2、3天仍未改善,則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使用痠痛貼布小心過敏反應,貼貼布最多別超過6小時
吃藥會有過敏反應,貼布同樣有這個疑慮,建議在使用貼布前測試過敏反應,使用貼布前可事先做小面積皮膚測試,一旦出現起疹、紅腫、發癢等現象,就立即停用;另外,貼痠痛貼布也應避開皮膚傷口或濕疹、潰瘍等部位。
使用痠痛貼布前,最好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並依照藥品外盒或說明書標示的用法用量,不要自行增加使用量與使用時間。使用痠痛貼布不宜超過6小時,且不要併用多種貼布,以免貼布內的成分過量經皮吸收、影響到全身,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如果使用後症狀仍未改善,或是出現過敏反應時,應盡快就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