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信息中心

新业国际商学院

常见问题



 

保持溫暖提升防護力,輕鬆對抗冬日健康殺手!




入冬以後日夜溫差大,你做好準備了嗎?近幾年的暖冬經常令人鬆懈,卻仍時不時出現下探10℃的低氣溫,低溫環境使得傳染病容易大流行,每當低溫特報發佈,夜半救護車聲更是令人膽顫心驚!在這個後疫情時代,考驗的是每個人的自我防護能力,每個人都應該確實做好保暖工作,修好這門秋冬保健必修課,為了不讓忽冷忽熱的天氣擾亂免疫力,男女老幼都要有自己的保暖密技,才能夠隨時隨地無懈可擊與讓家人安心。
 

冬日2大健康殺手:傳染病、心血管疾病


家醫科醫師解釋,入冬容易流行傳染病,因為很多病毒在體溫較低的情況下存活度較高,「若冬天不注意保暖,體表溫度較低就容易感染,而且天冷經常待在室內,若同室有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容易在空氣流通性相對較差的室內密閉空間傳播,這點在新冠疫情期間已廣為民眾所知」。

心血管疾病也是冬天的健康殺手,「冬天常見出血性中風案例,多半是室內室外等溫差劇烈變化,周邊血管很快地收縮造成血壓陡升,部分族群如代謝症候群患者的血管比較脆弱,血壓瞬間升高使血管爆裂,尤其是腦部血管」。

曾有一項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當氣溫低於24度,氣溫每降低1℃,台北心肌梗塞的住院率就升高2.6%,高雄更高達4%,醫師認為,研究結果足見溫度對心臟血管疾病發生率的影響頗為敏感,實際上每年從十一月底入冬後到隔年一到三月,也正是醫院心臟科病房收治病患的高峰期。

因此冬日維持健康的重點之一,就在於做好保暖,事實上保暖的方法雖多,核心精神總歸一句話,就是讓身體從裡暖到外,才是真正暖和。

穿對發熱衣,靠自體保暖有效對抗健康殺手

一般認為銀髮族免疫力差是秋冬健康高危險群,醫師卻指出,很多人誤以為胖就不怕冷,其實肥胖的人普遍免疫力較差,再加上經常合併有代謝症候群,或已經患有代謝疾病、心臟血管疾病,血管脆弱,更要留意低溫影響。

醫師也提到,近年來肥胖及慢性病患者都有年輕化傾向,門診可以看到很多二、三十歲的肥胖者,還有十幾二十歲的代謝性疾病患者,「到三十歲以上的人,其實非常多都有代謝性疾病,對於溫度變化非常敏感」。

該如何正確做好保暖?醫師提供5要點打造暖冬樂活時光

1. 飲食均衡最重要!吃薑、喝溫水助保暖

不論季節都應保持均衡飲食,過去認為天氣冷要進補、吃肥膩食物,以現代從保健、科學角度來看都已過時。如果真的怕冷,可以吃薑增加血液循環、幫助發熱,或多喝溫水增加代謝速率、從外面把溫度帶進來,也能達到保暖效果。

2. 運動造肌幫助發熱!但不要七早八早去運動

「日出前最寒冷,若運動前穿著厚重,運動後脫掉衣服就暴露在極冷空氣裡,因此不建議冬天太早去運動」,但運動能增加血液循環、提高代謝力,還可以強健肌肉提供身體發熱來源,因此平時仍要保持運動習慣。
 
3. 早睡早起減輕壓力,穩住血壓血糖免疫力

冬天最好是早睡早起,否則身體要禦寒,同時又處在晝夜顛倒、睡眠不正常、作息不正常的情況下,「壓力會比夏天更來的大,壓力本身又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同時會造成血壓升高、血糖升高等慢性病惡化」。

而冬天早晨起床離開被窩溫差較大,建議起床先穿上保暖衣再進行盥洗與日常行動,保護體溫避免溫差太大而著涼。

4. 居家擺設錯落有致,通風不會變成「穿堂風」

冬天還是要保留門窗隙縫讓空氣對流,從健康來看就是風直通到底不利保暖,「最容易保暖的空間通常是錯落有致的,讓空氣有流通、又不至於變成穿堂風,室內溫度就可以保持得非常好,空氣也新鮮」。

平日居家建議可在客廳、書房等地方,準備一兩條毛毯,室溫較涼冷時披在肩頭或大腿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好保暖!

5. 雙腳、腹背最重要!腳暖了,全身都暖和!

女生冬天穿短裙至少要穿絲襪保暖,或改穿長裙、褲裙,男生少穿涼鞋,醫師說,「腳部暖、全身就暖了,這也是很多老的養生學者非常重視的部分,嚴寒時要把襪子穿實在」,相對地,「腹、背的體幹核心部位,如果穿得不夠,那怎麼穿都不會暖」。

針對有下半身保暖需求的人,可搭配保暖褲裝、內搭褲,輕便好穿搭,確實為雙腳保暖,突顯下半身曲線也不怕寒意入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