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信息中心

新业国际商学院

常见问题


 

9個關鍵提醒你該考慮裝假牙了






許多牙科患者都會面臨這類問題,在決定「非裝假牙不可嗎」的當下,往往會猶豫徬徨。

來自於四面八方的意見,包括親朋好友的經驗分享、推薦;報章雜誌的相關報導、各種的牙科宣傳,以及專業醫師的建議等,在在皆令患者無法拿定主意,不裝嗎?恐怕日後會產生新的問題,裝了呢,又怕因裝得不好或適應不良而後悔。

 

  • 究竟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裝假牙?

  • 哪類型假牙適合患者個人的狀況?

  • 目前是裝假牙的正確時間點嗎?

  • 裝假牙以後的清潔維護,麻煩嗎?


假牙,又稱義齒,從專業角度來說,應稱之為「贋復體」,所以一般稱假牙的製作為「口腔贋復」,在醫學院的教育中,「牙科口腔贋復學」佔了極大的比例,可見假牙在牙科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實因為假牙的製作,是牙科諸多治療行為的總結。


這些狀況,有可能就需要做假牙

 

*嚴重的齲齒,無法以傳統方式修復。

*根管治療後、拔牙後,缺牙空間的維持及功能重建。

*齒列矯正後的維持。

*牙周病治療後的維護及固定。

*牙齒嚴重磨耗的全口重建。

*先天性疾病如唇顎裂患者。

*遺傳性少牙或無牙症者。

*後天性的外傷,譬如斷裂崩角的重建。

*四環素導致的牙齒顏色異常。


基於美觀及功能性需求,這些牙科治療後,皆需製作假牙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牙科治療猶如蓋房子前的地基建立,假牙製作則為總其成而建立美觀堅固的房子;牙科治療雖分工細膩且各司其職,但其實環環相扣,目的即為最後的假牙製作,以期達到最佳美觀及發音咀嚼等功能的恢復。但牙科治療完成後,假牙製作的需要與否,則是見仁見智,我將在書中與讀者朋友們分享看法。

從考古學中發現,假牙材料及製作技術的演進,從最早開始以天然素材來取代拔除或缺損的牙齒,舉凡金屬、獸骨、拔下來的牙齒等都試過,一直演進到樹脂、金屬、陶瓷類製品,都能給患者帶來莫大的方便與美觀。

 

裝假牙,不外乎美觀及功能的恢復
 

一顆牙齒因為過度破壞無法修復、或嚴重牙周病、或外傷等原因必須拔除,一般會產生兩種現象,如果拔除的是前牙,因美觀的需求,患者往往會主動尋求牙醫師以恢復美觀及功能。後牙的拔除,則就變化很大了,謹小慎為的患者,往往會遵從醫囑及時修復,大而化之或諱疾忌醫的患者,往往拖延猶豫、造成缺牙處及鄰近牙齒產生變化。


如此一來,不但易引起傾倒牙齒與其鄰近牙齒間產生齲齒,傾倒的牙齒,也因清潔困難而導致繼發的牙周病。缺牙處的相對牙齒,也會產生位置改變,即俗稱的「牙齒變長」了。

牙齒位移的生理現象

人類在咀嚼過程中,平均每日牙齒間彼此接觸的時間約在二十分鐘左右;即便如此,長期使用下來,牙齒也會產生一定的磨耗,前面牙的磨耗是在切端,後面的齒牙則是在咬合面上。但我們的嘴型與容貌卻不會因牙齒磨耗變短而產生變化或癟嘴現象,因身體會有代償功能,牙齒會受骨頭的推擠而形成被動性萌出而維持咬合的高度。當一顆牙齒被拔除,曠日時久,對應的牙齒即會代償性的延伸、而產生長長了的現象。許多病人常問我:「為什麼牙縫變得越來越大?」通常牙醫師習慣性回應:「因為牙齦萎縮了。」

但我認為,不正確的刷牙方式會導致牙齦變化,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牙齒的解剖型態為牙冠較寬,向下呈錐狀型的牙根,當牙冠持續磨耗,持續被動性萌出時,牙與牙間的三角型間隙就相對變大了。

既然牙齒與牙齦的相對位置改變了,而對於單一過度萌出或延伸的牙齒而言,除了因牙縫變大而易導致與鄰近牙間產生齲齒,其本身也易產生牙周病的問題,因為清潔上增加了困難度。

一顆正常的牙齒在齒槽骨內,以青壯年齡層正常情況下,牙冠與牙根的比例應在一比二,亦即在齒槽骨內的部分佔牙齒總長的三分之二,齒槽骨外則佔三分之一,即為牙冠的部分。隨著年齡增長,牙齒的磨耗及被動性萌出交互進行,老年時牙冠牙根比為一比一亦為可接受的。

門診常見的嚴重牙周病患者,牙冠牙根比嚴重不足,在骨內的牙齒佔牙齒整體不及三、四分之一。這猶如蓋高樓大廈,房子愈高地基就要挖的愈深,牙周病的牙齒埋根淺,牙齒就搖搖欲墜,無法承受足夠的咬合力。

缺牙過久,對咬的牙齒過度萌出,也因此會產生牙周病現象,牙齒的萌出高於正常咬合平面外,在患者咀嚼過程中,會產生咬合干擾、及創傷性咬合等問題,因而牙齒拔除後千萬不可等閒視之,以為旁側仍有功能不急於一時,久而久之習慣了也就不以為意,等日後產生問題想再作修復,則事倍功半,曠日廢時而效果必然不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