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息肉?跟腸胃道息肉一樣?
「醫師說我聲帶長息肉,跟長繭一樣嗎?」「息肉是不是比繭嚴重呢?一定要開刀嗎?」
聲帶息肉的成因是發炎物質或滲出的血液堆積在聲帶的淺固有層(Reinke's space)中,這些物質逐漸經過身體代謝,形成果凍狀的息肉樣(polypoid)物質,顯微鏡下則形成擴張腫脹的血管、白血球增加、纖維組織增生等變化。
臨床上最常見的情境是感冒、劇烈咳嗽或短時間內不當用聲(如,唱K唱通宵、大聲尖叫等),造成聲帶發炎充血、微血管破裂、血液滲漏至聲帶皮下層。病人一開始發現聲音啞掉時可能不以為意,直到一至兩週後聲音沒有恢復,才驚覺大事不妙。
(圖1)即為一名聲帶急性出血後出現息肉之病人,就如圖中呈現的,息肉大多發生在單側聲帶,少部分病人可能因為持續用聲,間接使得另一側聲帶也被磨出繭來。
(圖1)聲帶出血性息肉
30歲男性有氧教練,因兩週前健身房開幕,需大聲招呼並帶動氣氛,造成聲音沙啞、說話疼痛,休息多日仍未見起色。就診接受內視鏡檢查,發現左側聲帶有一出血性息肉。
初期的小息肉搭配嗓音治療可恢復五成
息肉的大小、軟硬程度不同,對於聲帶波動與閉合程度的影響也有很大的差異,聲音的變化可能從輕微沙啞,一直到嚴重的氣息聲(聲帶無法密合)或沙啞聲(聲帶振動不規則)。有時息肉會造成兩側聲帶各自以不同頻率振動,說話時彷彿同時有兩種不同的聲音,這種情況稱為複聲(diplophonia),也有病人會用「分岔」來形容這種嗓音。
對於剛發生不久(兩到三個月內)、內視鏡檢查息肉較小、音質不至於太差,或是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上不需要多說話的病人,可以考慮自主休養幾個月,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用聲。根據醫療文獻的報告,至少有二到三成的機會息肉會自行消退。若能配合嗓音治療,改正不良的用聲習慣,恢復程度可提高到五成(圖2)。倘若生活或職業上需要頻繁用聲(如,老師、歌手……等),則可考慮積極治療,視個人需求與息肉大小,選擇聲帶細針注射、綠光雷射或顯微手術等治療方式 (圖3)。
▼(圖2)嗓音治療處理較小型聲帶息肉
36歲女性,在經過三個月,每週一次的嗓音治療後,右側聲帶息肉已完全消失。
▼(圖3)顯微手術切除大型聲帶息肉
31歲女性,因聲帶息肉較大,嚴重妨礙音質與工作。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喉顯微手術,完整切除息肉。
聲帶息肉多數是良性的,不一定需要手術切除
近年來由於大腸直腸癌的盛行率升高,以及健檢內視鏡的普及,許多民眾都有自身或周遭親友夾除腸胃道息肉的經歷。相較於腸胃道息肉大多是腸道黏膜或腺體增生,有一定程度惡性病變的可能,聲帶息肉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病變,惡性的比率非常小。因此,如果息肉不大,音質影響也很小,可以定期追蹤觀察,不一定非要動手術切除。
提醒各位,聲帶息肉手術後也需要調整說話方式,並積極配合嗓音治療,才能避免日後復發的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