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排泄物能看出有沒有病毒感染?
有的人會一直拉肚子,可以用平胃散合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七味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這一類處方,但是要看有沒有細菌病毒,
痢與利的用藥方向完全不一樣。
痢表示有細菌、有病毒,霍亂桿菌、阿米巴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桿菌、輪狀病毒、細菌病毒感染等,就一定要用抗病毒的藥物。所有的寒涼藥,幾乎都有抗病毒的效果,其中的黃連、黃苓、黃柏、大黃都有效。中醫常常會找一個代表方,譬如說葛根黃芩黃連湯,對細菌病毒、輪狀病毒的拉肚子有相當效果。
還有就是裡急後重的現象,裡急就是肚子在絞痛,後就是後陰,也就是大便道,裡急後重的重就是下墜感的意思,也就是說你肚子在絞痛想解大便,可是解得很不順暢,所以裡急後重,也稱做滯下。這方面就要考慮用白頭翁湯。總之,痢就一定要用抗病毒的消炎殺菌藥物。利就不一樣了,它要用溫藥,用健運脾胃的藥,用平胃散、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這一類的處方,平胃散有時候用五苓散搭配,因為五苓散裡邊有利濕的藥,其中的澤瀉、豬苓、茯苓這些都是利濕的藥。
腹瀉是一種臨床常見症狀,一旦患有腹瀉,常常能使人心情煩悶,出不了遠門,甚者一天得瀉七八次,痛苦不已,不敢多吃,腹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病例之一,甚至三、五十年的患者都不在少數。這些患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部分都是西藥用了無效,黃連素吃了也一點效果也沒有,每天一定是瀉幾次,也不是特別痛苦,每次瀉完了甚至有點舒服的感覺。平時肚子裡面經常有聲音,有的時候是氣的聲音,有的時候是水的聲音。他們的舌頭,非常明顯的脾虛濕盛的舌像,就是:舌苔滿布、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舌面滿是水液。而且舌質並不是紅色的,而是淡白的。這在中醫的來說,就是脾虛,導致脾土無力控制水濕,水濕則更加加重了脾虛,這樣脾無力運化水飲,因此導致了腹瀉。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利水(濕)的藥可以治療拉肚子?之所以會拉肚子,是因為腸子積滿水份,我們現在要讓水份回到它原先的管道。人排水一定要走前陰,也就是小便道;水份不走前陰,跑到後陰,跑到腸管,不拉也難。所以現在用利尿的方法,讓水份回到小便道,相對的大便道水份就減少。早在兩千年前,張仲景先生就已經有這種概念,在《傷寒論》裡就講,各種不同的方劑吃了以後若還是在拉肚子,最後就用利尿的方法,這真是了不起的見解。
有很多中醫非常擅長平胃散,這個方子的主要作用部位,主要在脾胃,如果是水濕引起了脾胃的功能異常,呈現胸腹脹滿、口淡食少、腹瀉、舌苔白厚而膩的,都可用它來治療,所以古人說它是「治脾聖藥」。
如果有人因為吃炸雞塊而肚子痛、拉肚子,在這裡特別介紹鳳尾草。鳳尾草是蕨類植物,以往鄉下醫療資源缺乏的年代,一有細菌病毒感染的狀況,老祖宗就用鳳尾草榨汁,加一點紅糖喝下,因為鳳尾草裡面的生物鹼,有抑制細菌病毒的效果。如果是沒有細菌病毒感染的拉肚子,老祖宗就去採芭樂葉,將芭樂葉心洗淨後,用鹽巴搓揉,以一百度開水沖泡後蓋起來,等稍溫涼後喝,喝著喝著,拉肚子就會好了。
現代醫學常常提到科學,什麼叫做科學?西醫一定要做檢查,檢查出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霍亂桿菌、是阿米巴菌等,才能對號入座去找藥。
中醫不是這樣,我們老祖宗的觀察很細微又很厲害;如果感覺大便黏黏的、肚子絞痛得很厲害,就是有細菌病毒感染,可以用鳳尾草治療;肚子微微痛、大便解在馬桶都散開的,就用芭樂心來醫;或者「利」就用理中湯、四逆湯,「痢」就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黃芩湯、木香檳榔丸,所以說,中醫真是太科學了。
現在的西醫,對於拉肚子還是只能用止瀉劑,吃了止瀉劑,翌日大便解不出來,還會引發更多的問題。有一位病患,他的舌蕾對酸甜苦辣的感覺已經完全喪失了,在醫院住院觀察做各種檢查,都檢查不出原因。
通常看排泄物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有病毒感染,一般有病毒感染的話,肚子會絞痛,大便黏黏的,有時候附著在馬桶,常常沖不掉,因為有細菌病毒感染,所以大便會乾,舌頭會紅絳,肚子會絞痛,甚至會出現裡急後重的現象。沒有病毒感染的,大便都鬆散不成形,即使肚子會痛也是隱隱作痛,臉色蒼白,口水很多,所以用的是屬於比較溫熱性的藥物,如理中湯、四逆湯這類的處方。痢的話就用葛根黃芩黃連湯、白頭翁湯,用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枳實枳殼是同類的,和橘子柳丁檸檬同類,都是芸香科植物。
看病就是一定要辨證論治,到底是陰病陽病,還是寒證熱證?或是虛證實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叫做八綱辨證,這才是最科學的,一分析後就有了對應,寒性體質用熱性的藥,熱性體質就用涼性的藥,再科學不過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