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信息中心

新业国际商学院

健康资讯



 

如何避免指甲養肉刺



幾乎很多人都曾在指甲周圍、趾甲溝這部位,冒出因脫皮翹起而形成小肉刺的經驗,雖然摸起來刺刺硬硬,倒也不至於有什麼致命影響。想要冷處理?有礙指甲外型的美觀,想動手拔除的時候卻無法避免疼痛感,甚至一咬牙撕開,反造成流血受傷的窘境。


肉刺的生長跟勤洗手有關?


這礙眼的東西到底怎麼來的?皮膚專科醫師表示,一旦指甲周圍的皮膚缺少水分、太過乾燥就會引起指甲肉刺的症狀;所以當洗手次數頻繁、借助酒精消毒,都容易促使手部肌膚水分快速流失,尤其近期疫情感染訊息不斷,清潔手部的機會增加,長肉刺的機率也可能跟著提高。

指甲肉刺無聲無息,給人一種傷害力低的錯覺,當你撕掉它的那瞬間,往往才會有扎實的刺痛感、並在下一秒粉紅色的肉立刻出來跟你打招呼,甚至還加碼出血。皮膚科醫師表示,指甲肉刺另稱為「逆剝」、倒嵌皮等。位於手指末端的部位,會產生一層角質化構造,當這裡的表皮細胞死亡,加上沒有滋潤、太乾,讓死掉的表皮細胞呈現脫垂、翹起的模樣。她進一步提醒,指甲皮膚的表皮老化壞死後,脫垂根部連接的皮膚組織是活的表皮,你不只撕掉老化壞死的細胞,活的皮膚也跟著被拔起;且指甲週圍的皮膚只有3層,是直接連到真皮層,所以撕拔肉刺,反而讓指甲受到傷害,暴露出底下的粉肉,甚至滲血。

 

如何避免養肉刺,防止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師指出,5種習慣或行為是養成指甲小肉芽的原因:
 

1慣性無自覺咬指甲:

手部肌膚的保養最忌諱經常性接觸水,更別說口水了。當你咬著指甲時,口水的細菌和酵素亦跟著傷害、分解皮膚,若是有傷口也增加感染、脫皮長肉刺的機率。


2經常接觸水:

經常手洗菜、洗碗、洗衣服等,因為長期頻繁與水接觸,導致手太乾,指緣週圍過度乾燥,脫皮翹起。


3天氣太乾:

秋冬因為乾燥氣候是小肉刺的好發時節,平常若是疏於手部保養,更容易發生。


4接觸有機溶劑:

經常讓手部和指甲邊緣的表皮觸碰有機溶劑,造成皮膚受損,也容易發生小肉刺。


5手部長時間使用:

手部經常會摩擦,進行長時間的打電腦、文書處理等,容易形成肉刺。


醫師表示,指甲倒刺不是大問題,但處理不當造成細菌趁機感染,就有演變成甲溝炎的可能,因此,當小肉刺出現時,應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


1軟化:

將雙手浸泡到水中,等肉刺變軟;


2剪除:

再用指甲刀,將肉刺從底部剪除;


3潤膚:

擦一點保濕護手霜或凡士林,滋潤受損的肉刺底部傷口。 


4消炎:

傷口不適或有紅腫,則可以擦一點抗生素藥膏消炎。


小肉刺處理時,嚴禁以牙齒咬掉,因為口水細菌與傷口接觸時,容易造成發炎,也不建議用手撕扯脫皮的肉刺,可能會讓皮膚撕裂導致破口,感染風險增加。


指甲看「肝」,氣血調理好,肉刺就減少


以中醫角度來看,指甲包含指甲周圍的皮膚是觀察氣血的窗口,即負責血液的儲存跟傳送,解毒及代謝的肝;掌握影響血管收縮和舒張的自律神經,因此,當末梢血液不足,壓力過大導致血管收縮抒放等問題,連帶反映到指甲週邊的皮膚。一旦貧血或血液末稍流量不足,就可能出現脫皮、指甲色變得沒有光澤、長肉刺情形。

指甲肉刺反覆出現可以著重於氣和血的調理,以藥補調養而言:當被診斷是肝血不足的狀況,建議四物湯、當歸或熟地等養血藥加強;如果是脾胃功能低下,進而營養吸收效果不好,則要補脾胃來養血。不過,若是因為「氣」不夠,導致血液無法被推到末端到,讓微循環不佳,建議食用桂枝、黃耆、辛香料的溫補藥材,再搭配桃仁和紅花等活血藥改善。醫師也建議按摩手指,透過手指按摩,增加經絡動能,尤其建議坐整天的上班族,因氣血容易瘀滯的關係,可以利用空閒時刻從事太極拳、瑜伽等讓促進氣順血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