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信息中心

新业国际商学院

健康资讯



 

中醫師談藥浴



在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便有記載:「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就是指若受到風、寒、濕等外邪侵入而生病,可用熱水浸漬形軀、沐浴直至身體微微出汗,讓病邪隨汗出而解。而《素問‧玉機真臟論》也提及「…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就是說風寒之邪未經適當治療而深入體內,引起痹痛、脾風等症,可用藥浴搭配按摩治之。

如是說,不論外感風寒、內傷雜病,藥浴都佔有其一席之地。其實,藥浴之所以有效的原理,是藉著將身體浸泡於中藥熱湯中,透過水溫的熱能對皮膚肌肉、經絡穴道的刺激,促進全身氣血循環,以增強血液及淋巴的代謝,並放鬆肌肉,緩解痠痛疲勞;且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狀況,可配伍祛風散寒、疏經通絡、活血化瘀、安神解鬱、燥濕止癢等諸般藥材,使藥力經由局部皮膚吸收,增強療效。

古往今來有無數種藥浴配方,以下舉例提供參考,但實際運用時,還需辨證論治,並配合體質選用:


1際此大寒後的深冬時節,容易感冒風寒之氣,此時便很適合以桂枝、白芍、荊芥、羌活各三錢泡浴,有祛風解肌、溫經散寒之效,適合吹風淋雨後的未病先防,或天氣轉變時關節易有痠痛者。


2體虛怕冷,常腹瀉、經痛的人,可以乾薑、艾葉、紅花各三錢、搭配花椒一錢,以達溫中止痛、養血活絡之功。


3身體處處舊傷,好發肩頸、腰背痠痛者,可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桑枝、雞血藤、獨活、骨碎補、續斷、伸筋草各一錢半等分,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之益。


4現代人生活緊張焦慮,難以安眠,適合在睡前以當歸、薄荷、芍藥、甘草、佛手花、玫瑰花、夜交藤各二錢泡澡,能解鬱安神、緩急止痙,幫助身體放鬆,提高睡眠品質。


如此簡便廉效的保健方法,在家即可輕鬆進行:準備好藥材後,先以紗布包好,加入十倍的清水,浸泡二十分鐘,再煎煮約半小時,然後倒入浴缸中,調配水溫至略高於體溫,大約介於37-42℃,避免燙傷。每帖藥約可用兩次,每次浸浴15-20分鐘,若有流汗,出浴後須立即擦乾,以免著涼。如果家裡沒有浴缸的人豈不是望而興嘆嗎?別擔心,除了以藥浴泡澡外,泡腳的足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其流世傳家的信柬《致澄弟:述養身之法有五事》中有言:「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其中的洗腳便是在說泡腳保健,與「早起」、「讀書」並列為他人生三大得意之舉,且更明言道:水必溫熱,並以浸洗到膝關節之上為好。

泡腳應該要泡整隻小腿,要泡到足三里。泡腳的作用,是由腳持續的受熱,讓身體一直感受到熱,最後全身的循環依著腳受熱的狀態改變,肌肉及皮下組織因而循環量增加,準備散熱。也就是說,此舉可藉由下肢血管擴張,回饋給身體內在的調控機制,回過頭來調節心臟搏出的動能。這也是我開頭所提到針對動能流通不足一類族群的最佳保健策略。

泡澡的話,因為全身受熱,這個機制很快就啟動,深層的肌肉及身體內部未必來得及反應,循環改變的層次,未必是一致而連貫的。身體內部的微觀結構、深層肌肉有沒有協調一致,是泡腳與泡澡對身體作用的區別之處。

因泡腳是有次序的、藉一個起點,啟動整個系統一連串、骨牌式的協同變化,讓熱由內往外散出來,故優於由外往內熱進去的泡澡,在常常裡面還沒有熱透,整個結構改變還沒有完成,體表已經因散熱過度、流汗而難以忍受。一致而連貫,是中醫十分重視且在乎的。所以當你感覺到身體在泡腳之後,緩緩地由下而上、由內而外的熱起來,至乎表皮毛孔張開,體表微有汗出,如桂枝湯將息法裡所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代表身體由裡到外,在調節體溫與血流分佈的功能上,是可以和緩的銜接上的。這時便大功告成,可將汗水拭去、適當補充水分;若沒有特殊感覺,可持之以恆,直至日漸有功。

泡腳的時機就如曾國藩說的,建議在洗澡後、睡覺前,泡到身體暖烘烘的,亦能幫助夜晚的睡眠。至於加入藥材與否,一如泡澡,端看有無相關適應症。最簡單不會錯、又隨手可得的材料,是酌加連皮生薑數片,以刀背搗出汁,一起放入熱水中,可起到引火歸元、祛散寒濕的效果。

如果有慢性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皮膚病、出血疾病患者及孕婦等,欲使用藥浴療法請先諮詢中醫師;而浸泡後若有不適情形,請先暫停,並尋求專業協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