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信息中心

新业国际商学院

健康资讯


 

防失智必知:這些原因讓腦退化快3倍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衛教資料顯示,在台灣,每12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更是每5位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的台灣,對於長者失智所引起的相關問題不容忽視。

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指出,患者在失智症前期,有時會表現出憂鬱症的情形,而老年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造成老年期憂鬱的社會心理危險因子包含喪偶、社交孤立、隔離、失能、搬家及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等。 

 

喪偶、社交減少均會加快認知功能下降


其中,喪偶對許多高齡者來說非常痛苦,過去曾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指出,失去另一半不僅會使人感到傷心欲絕,且留在人世的人丈夫或妻子的智力會開始下降。

研究分析257名參加哈佛老齡腦研究的老年人數據,實驗剛開始時,研究人員先測得受試者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含量,之後連續4年持續對其認知表現進行追蹤與監測;最後發現,喪偶者腦部除了堆積較多的β類澱粉蛋白,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也比非喪偶者快3倍。堆積於腦部的β類澱粉蛋白即是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此外,因為疫情關係使社交封閉,也可能是罹患失智症的原因;事實上,臨床上也的確發現,疫情封閉社交對於長者退化有一定的影響,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指出,近期約有8成失智症長輩陸續回診,明顯發現長輩的活動力降低、社交技巧下降,以及進食量減少等,且不僅限於失智者,連一般長輩也被發現有明顯退化的情形。

 

經常參加社交活動助減緩失智、抒發悲傷


一項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的研究曾進行為期28年的追蹤,最後發現,平時多和朋友聯絡,並經常參與各類社交活動,可有效降低未來罹患失智的風險。

此論文的作者表示,「社交」在腦的健康生活型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人際關係的連結,不僅會降低孤獨感,還可藉由親近、建立友誼及歸屬感,刺激腦部各區域功能活動。 

 


那麼,如果想避免失智、維持認知功能,同時又希望兼顧防疫,可以怎麼做?神經部醫師說明,雖然目前疫情期間社交受限,無法常常出門,但失智症患者們還是可以利用電話、視訊維持和家屬、朋友間的情感交流,且固定時間、穩定的社交活動,還可以穩定病人的情緒;此外,在平時也可讓病患進行一些患者自己喜歡的活動,若有照顧上困難,不要忘記尋求社會資源與醫療協助。
 

返回顶部<<